Monday, July 18, 2011

上帝的称呼与名字之间...

在中学的时期,曾经看了一些有关宗教的书,那时也知道在基督教徒的马来文圣经里,他们是以阿拉来称呼上帝的。在阿拉伯文里,阿拉是上帝的意思。回教徒也是以阿拉来称呼上帝。对我而言,我只是想到那是对上帝的称呼,并不代表两个宗教的上帝是同一个上帝。

一直到天主教《先锋报》事件,内政部长赛哈密禁止他们用“阿拉”来称呼上帝,让我觉得曾经何时,上帝的称呼成为了一个如此“敏感”的话题。在马来西亚,很多课题之所以“敏感”,很多时候都是有心人制造出来,以达到他们的“议程”。让我们再想,塞哈密以什么神学立场或者文化考量来“支持”他的这种举动?

在高庭审讯结果公布后,一些回教徒不满的情绪一触即发。哀悼,煽动,示威,甚至纵火教堂,令人发指的行径,一一发生;再加上我们的政府表明要上诉,更让这个问题倾向政治化,更模糊了整个问题的重点所在。

就我个人认为,任何以上帝的名字,来煽动情绪,诉诸于暴力的人,都不是对神有所敬畏的人,甚至是伪君子。要知道,正道宗教所给予的道理,都是以弃恶扬善为根本。现在发生的争执,纵火事件,伤害和破坏,都已经不是宗教问题,而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问题了。在我与基督教朋友的讨论中,在宗教上而言,这些暴徒的所为,无论他如何敬畏的称呼上帝,他还是会受到神的审判。

我相信,虔诚的教徒们,无论是回教徒,还是基督教徒,天主教徒,在称颂他们的上帝时,必存着一份敬畏的心给予“阿拉”的称呼,其中并没有对彼此“上帝”的不敬的元素存在,也没有“这是你的神,这不是我的神”之类奇怪的念头。回教徒,基督教徒,天主教徒彼此的立场也不是敌对的,不是互相谴责的。那些真正应该被谴责的人,是那些为了捞取政治本钱,而假借宗教和上帝的名字来煽风点火,制造问题的臭政客们!

在马来西亚这个常常把课题标签为“敏感”的国家,所制造出来的环境,限制了开放讨论的空间。但是,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放弃争取开明及开放的讨论的追求。个人认为,情绪化并不能解决矛盾和误会。反之,回教徒与基督教徒应以开明的思想,开放的态度,从神学,历史,国家环境的角度,来进行一场文明的对话,从而讨论,了解,达成双赢的共识,并促进和谐。

马来西亚因多元文化而美丽,也让我想起了林连玉老师说的“共存共荣”。由衷的期望这件事情是以互相了解及和谐作为结束,而不是误解及暴力的开端。

阿弥陀佛。